找到相关内容556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礼仪--丧葬礼仪篇

    无常”、“生死事大”,生死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生死看成是人生的两件大事,尤其“慎终追远”的思想一直是中国固有文化中为人所称誉的美德,此与佛教的报恩思想颇为符合。  不过,中国民间...因缘存在,缘聚则合,缘灭则散,即使如父子母女,一旦缘尽,终要分离,所以人要把握有缘时,好好相携相助。尤其当父母健在,就应该好好孝顺,千万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不待”时,徒留遗憾。  3...

    星云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948469.html
  • 关于人间佛教的反思

    直接关系到人死后的趣向。但在中国,民众功利心态重,且有敬祖祭鬼的悠久传统,往往是临死“抱佛脚”,让寺院和僧人整天忙于为死人与鬼服务,从而完全扭曲了原始佛教重“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150268.html
  • 印光大师的普陀山胜缘

    生死乎?”  (9)谕在家善信 大师开示在家弟子应敦伦尽分,尊敬父母,夫妻互相恭敬,教子济众,自身以德为范。大师在《与丁福宝书》中学说:“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佛教以为本论》等文至沪,刊于狄楚青居士办的《佛学丛报》上。署名“常惭”等。  1914年,晤狄楚青居士于山,提义流通《拣魔辨异录》,狄返沪后,将是书石印千部。  1916年春,王一亭居士至山拜谒大师...

    林克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2550487.html
  • 憨山德清的三教一源论

    思想和心灵上对佛家出世的渴求始终存在着矛盾,如何处理在世和出世间[52]的关系、为他们提供心理依据和理论指导显得十分重要。憨山“佛法不离人道,佛法为三乘究竟的”的三教一源论无疑既满足了居士们在家、尊长、忠君又可在佛法中寻求心灵适意的需求。由于佛法与世法圆融无碍,使得憨山可以根据不同人的偏执而加以指导。例如,对于士大夫入禅者,他以“忠于法门,于师,其志一也”[53]化解他们内心的矛盾;对于那些...

    夏清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2350773.html
  • 玄奘学概论(3)

    ,鹿鸣窗外峦。由来闻见尽,魑魅任相干。   王心敬字尔耕,学者称丰川先生,少孤,有寡母守节鞠育之,年二十五,从李二曲学,以后则闭户探讨孔孟之学与教子,足不出户。年四十后名闻海内,黔闽吴楚抚军咸...仍未有人研究。笔者听到此言,即立下赴大陆寻访玄奘三藏法师相关圣迹的愿望,很幸运的,在去(2002)年时通过国科会研究计画专案:“玄奘学资料库暨研究中心”,其中有一笔到大陆搜集资料的补助款,笔者就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0550878.html
  • 山林寺院与都市寺院

     佛教从印度传来之初,不仅有王法与佛法之间的冲突,从托钵乞食到袒服踞食,从剃除须发到割爱辞,都与传统儒家所主张的忠君爱国、悌幼等思想相悖,久而久之,难免议论纷纷,甚至成为有心人士谤佛毁僧的力证。...谆谆教诲号哭的弟子们:“言诸法之实,谁冤?谁酷?谁割?谁截?诸法之实,实无受者,亦无害者。谁?谁怨?谁贼?谁害?汝为痴毒所欺,妄生著见而大号啕,种不善业。彼人所害,害诸业报,非害我也。汝等思之………。...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1251427.html
  • 2005年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等

    ,特别是楚山禅师把儒家“”的思想作为中国佛教的主要教义而予以阐述,强调“今当表扬仁子之本”,准确地抓住了佛教与儒、道二教的结合点,推动了佛教与中国思想的与时俱进的发展。   学者高度评价了楚山...的一处道教遗迹是唯一官方认可的仅存的神殿。王天祥通过对大足宝顶石窟造像分析,阐释了宝顶山造像的文本与观众相互影响,形成向民间公共文化空间的转变与拓展。胡良学考察了大足石刻文化的形式、内容,对其意义和...

    陈 灼 黎方银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151676.html
  • 明末清初之律学复兴─以见月律师为中心(1)

    自恣日,领众举办盂兰盆法会,诵经回向,提倡孝道,接受供养,[70] 恢复了在自恣日举行盂兰盆会[71] 以供僧、之精神,使得佛教的救拔精神在某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儒家的伦常孝道获得和谐,从而得到社会的...各房别爨,自立己业,殿堂寂寥,稀僧梵修,致使丛林日渐颓败。过责先主席者,泛滥剃度,不择道品。今某但愿华山永兴,杜绝房头之患,惟与袈裟法同居,誓不披剃一人。  二、每见丛林钻单养老,年少亦收,恣肆不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851947.html
  • 明末清初之律学复兴─以见月律师为中心(2)

    15日,佛教举行盂兰盆法会,这一天恰好是中国的“中元”节。从此,每逢中元节,民间都举行盂阑盆会,可说是佛教的节了。见印顺法师《青年的佛教》(台北:正闻出版社,1995),页201~202。  [72]...(台北:正闻出版社,1990)页9。《四分律》每结一戒必说此十句义,也称制戒十益。十句义见《四分律》卷1。  [135] 炙印顺导师而深受导师戒律思想影响的昭慧法师,其著《律学今诠》一书,在这方面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851948.html
  • 人间佛教与现代伦理

    注21]在中国佛教内则体现在善恶观、修行观、出世入世观、观等许多领域。若是从这一角度来看,佛教伦理对于传统中国人的影响,不可谓不深。例如所谓“爱语”、“利行&...

    吴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952920.html